买足球的软件

图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乡村振兴 > 工作进展
“四昌兴融 美美与共” 打造融合善治新时代鱼米之乡
来源:南通市海门区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:2023-11-23 字体:[ ]

从范堤沈堤的岸头对接处走来,从红色基因的记忆深处走来,旧时的红色岸头镇经过岁月的浸染,嬗变为如今产业昌荣、文化昌明、生态昌懋、治理昌平的新村庄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,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昌盛村始终把“抓党建、促振兴”放在核心位置,做大“四昌兴融 美美与共”品牌,绘就出和谐绮美、宜居宜游的一方热土,将打造融合善治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。

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昌盛村地处海门东北部,村域面积4.2平方公里,下辖33个村民组、1164户、人口3866人。昌盛村党总支下设3个网格党支部、9个党小组,13个党员中心户,共有党员124名。近年来,昌盛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,多主体发力、多维度拼抢,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,通过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,下定决心接好“接力棒”、跑好“新赛程”,重点在产业发展、人居环境、乡风文明、社会治理等工作凝聚合力,融合出彩,实现乡村发展整体跃升。

一、红色昌盛,夯实振兴“稳根基”

构筑党组织建设延伸纵横的党建网络,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乡村振兴最坚强的“战斗堡垒”。统筹打造“红色”网格。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,构建“横到边、纵到底、全覆盖、无缝隙”“1+3+9+13”的“红网格”党群服务体系。选优配强“两委”班子。把愿干事、肯干事、能干成事的村“两委”班子选拔出来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领头雁”,制定“领雁村干”后备力量培养计划。精心组建“管家”队伍。发动网格内党员、群众、骨干,组成“盛·管家”队伍,当好信息收集员、政策宣传员、安全排查员、人居环境示范员,引导群众增强“主人翁”意识。

二、产业昌荣,打造发展“聚宝盆”

以“红色联盟结对”为抓手,促进优质资源汇聚整合,积极探索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。让“特色小酱瓜”成为“昌盛大产业”。与南通盛和斋蔬菜有限公司共建村企联盟,联建1600㎡高标准蔬菜分拣小包装车间和3000㎡的酱菜晒场,打造特色酱菜规模化种植、品质化加工、品牌化销售示范基地。让“光伏新项目”成为“增收新路径”。与南通市老区建设促进会、海门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南通克莱克空气设备有限公司、南通兜麦纺织品有限公司、江苏诺明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达成“六方合作”关系,投入35万元建设“点亮‘盛’光”光伏发电项目,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。让“悠悠桑梓情”成为“共富金宝典”。弘扬张謇式企业家精神,与海门青年企业家商会党支部结对,打造“昌盛村慈孝基金”,依托联合主题党日举行“村头免费义诊”,评选“慈孝家庭”;与正余农商行党支部签订“村‘商’红色联盟”协议,建成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、手机号码支付服务示范村,推进助农贷款进网格、便民支付更快捷、防诈宣讲入人心。

三、文化昌明,奏响润心“主旋律”

将传承通东红色基因和涵养新时代乡风文明有机融合,弘扬真善美,传播正能量,进一步厚植村风民风。赓续红色基因。将“通东红”元素植入乡村振兴画卷中,依托“初心坊”宅上党小组、红色诗歌长廊等“主阵地”,激励党员“靠前行动”,发挥基层党组织“战斗堡垒”作用,组织瞻仰红色基地、聆听红色故事,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。涵养乡风文明。组建村干部、退休干部、普通党员组成的9支微服务志愿者队,以“双报到·通通到”为契机,组建挂钩村机关党员干部“马上到”志愿者队,打造多站点融合的“基层党建+文明实践+志愿服务”综合体,推行“微网格+志愿者”模式,集中开展“扮靓家园”“通东号子送下乡”等活动,真正将微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。凝聚奋进力量。乡贤能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,累计向正余镇教育发展基金会、医疗关爱冠名基金捐款捐物超30万元,在扶贫帮困、环境整治等一线工作中,党员干群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共谋发展之路,昌盛村“江苏好人”吴智勇、“退而不休”老支书姜桂飞、“老黄牛式”年轻村干部袁柏等党员熠熠闪光,传播着正能量,激励和塑造买足球的软件“昌盛典型”。

四、生态昌懋,编织美丽“田园梦”

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大布局,让“净起来、绿起来、美起来”成为昌盛村农村环境的生动写照。内外兼修村庄美。让庭院美化成为习惯,让村庄整洁成为常态,将庭院小景融入乡村风景,绘就新农村的绚丽画卷。以“党员靠前行动”活动为契机,每月24日开展“村庄清洁日”活动,引导农户养成文明、卫生的生活习惯。颗粒归仓粮囤圆。探索耕地、闲地、碎地应用新路径,提升土地使用效率,推动村级集体增收、村民致富,依托新型合作农场,大力发展订单农业,小麦平均亩产达920斤,大豆亩产达250斤。潺潺碧水野桥弥。以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为目标,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,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,打造河道新景点,生态岸堤绿意盎然,亲水平台延伸趣味,打造长效治理河道、疏浚全村泯沟23条。松间沙路净无泥。实施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惠民工程,构建便捷高效、畅安舒美、内联外畅的农路网络体系,打造了福利河路等4条农路,农村公路的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水平全面提升。

五、治理昌平,擘画和谐“实景图”

建立“百姓说事、干部问事、集中议事、问效评事”的工作机制,确保群众家门口的事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。

(一)拓宽渠道,听百姓说。“不打烊”的“回音壁”。开通“24小时昌盛服务专线”,接听群众来电、倾听百姓需求、回应百姓关切。专线开通以来,共接到群众来电21380个,办结群众诉求18450件。“不闭合”的“百宝箱”。在村党群服务中心、宅上党小组设置民生意见收集箱,让小小意见箱成为为民办事“百宝箱”,通过民生意见收集箱处理的民生问题180多件,办结率为100%。“不休眠”的“网格群”。建立“红色‘邻’通”微信群,网格支部党员向所在网格的群众征集诉求,把诉求反映到微信群,由网格长统一认领、统筹解决。

(二)拉近距离,让干部问。“三级走访”收集民意。开展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“全覆盖式”大走访,鼓励党员干部“身入”基层一线察民情、听民声、聚民智,累计收集民情信息382条、群众意见68条、解决群众需求132件。“书记早班车”倾听民生。开通“书记早班车”,村党总支书记提前一小时上班接待来访村民,倾听“家长里短”,解决“急难愁盼”。“夜间敲门”宣讲政策。村干部开展“双周夜间敲门”活动,入户宣讲城乡低保、大病医疗救助、土地承包流转等政策,帮助村民更好地领会、用好最新惠民政策。

(三)定时共商,把事情议透。用好“有事好商量”工作室。组织群众代表、党员代表、政协委员代表开展“有事好商量”议事活动,形成“金点子”“好办法”。自成立工作室以来,已协商解决亮化工程暖人心、“三线”整治提升等议题27个。“两委集中议”工作室。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重点围绕村级中心工作、群众“急难愁盼”开展“两委集中议”活动,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、农村改厕实施方案等议题均在活动上通过并得到快速解决。畅通“村民议事”平台。充分发挥网格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打造3个村民议事阵地,做到人人能议事、敢议事、会议事,真正实现“民事、民议、民决”。

(四)跟踪问效,把事情做透。月度一小评。依托村级公示栏,落实重点项目“月公示”制度,序时公开重点工作、重点项目完成情况,通过“大众”留言点评的方式,对于群众的满意度进行动态测评。季度盘点评。组建6支“党员群众评议团”,每季度末开展项目现场盘点测评会,评议团现场评议打分、过堂会审,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更有力度。年度综合评。采取项目负责人自评和随机邀请党员群众对当年所有中心工作、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测评的方式,综合评选出年度群众最满意的工作和最满意的民生实事项目。